文/台北重建中心資深職能治療師 林靜嫄
燒傷復健是一條漫長且痛苦的路,對傷友來說,忍受復健當下的疼痛可能不是最難的,最難的是如何在疼痛與挫折中「堅持」下去,尤其是有蟹足腫體質的傷友,更是猶如冰火五重天的酷刑。
志堅大哥因為蟹足腫體質,身上的疤痕生長特別劇烈,每天看著自己身上厚實堅硬的疤痕,也曾感到挫折和沮喪。但這一年多來,不管復健內容多困難,不論眉頭皺得有多深,志堅大哥從來不喊痛,依舊按部就班完成各項復健運動...這一切,都是為了能早日重返老家照顧年邁的母親。
志堅大哥右手固定在副木上,左手指練習抓握,嘴上戴著擴嘴器增加張口幅度。
復健雖辛苦,但治療師的一句話讓志堅大哥重新堅持下去。「老師說沒有退步就是一種進步!之前也有想過休息不復健會怎麼樣,剛開始覺得很舒服欸!不用去跟疤痕對抗拉扯,所以也不會痛,就想說是不是不復健也沒關係,但休息第二天、第三天之後,就會發現手越來越彎不下去、越來越抬不高…本來就很緊、很不舒服了,我不想自己越來越退步!」
志堅大哥常深鎖眉頭,彷彿在無聲吶喊。
秉持著「不想退步」的心情,志堅大哥從不敢懈怠。去年三級警戒期間,台北重建中心生服員彩琴姐入住陽光之家協助傷友居家復健,她分享:「志堅都是第一個出來交誼廳復健的,復健從早做到晚,也就吃飯和洗澡時間休息而已。在陽光服務二十幾年了,認真的傷友很多,但看到他這樣默默堅持、加倍努力復健還是會很感動!」去年十月的復健表揚大會,志堅大哥獲頒「猴塞雷獎」,得獎後謙虛說:「謝謝啦!其實我沒有很厲害啦!都是陽光的大家給我很多鼓勵,謝謝大家啦!」志堅大哥的執拗與拚勁不只令人感動,也激勵其他新進傷友,「看到他那麼認真,就覺得自己不努力不行耶!」
志堅大哥即將自北重畢業重返南部老家生活,他說:「雖然蟹足腫體質無法改變,身上的疤痕還是會緊、還是厚的令人難過,但持續復健後,我發現自己更有力量對抗疤痕攣縮,以前抬手要用盡全身力量,現在可以用不到一半力氣就做到以前覺得很困難的事。」從一開始需要別人幫忙穿衣服,到可以用改造過的加長湯匙吃飯…志堅大哥一步步恢復生活自理,他笑說:「用右手吃飯跟做家事還是會覺得動作比較慢啦,但我都當復健在做,多練習幾次就會越來越順啦!」